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,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!

加入收藏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婚恋心理 > 同性恋

同性恋

如何看待青少年的同性依恋心理

分类: 同性恋 心理词典 编辑 : 心理知识 发布 : 03-26

阅读 :370

  在青春期,正是大家对于两性启蒙的阶段,但同时,这也是容易滋生同性恋倾向的高危时期。这个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同性朋友之间十分的要好,但是这并不是同性恋,而是青春少年”同性依恋情结“的反映。

  从童期过渡到青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,大致要经历两小无猜、两性疏远期、两性爱慕朗和正式婚恋期。但有些青少疏远期中可能有另一种自然倾向——同性依恋。

  心理研究表明,青春萌动前期的少男少女渴望友谊,急切寻找能理解自己的人,促膝长谈”悄悄话“;同时。他们又正处于两性疏远、对异性排斥的阶段。在学校里,异性学生之间常不能大大方方地交往,出现明显的男、女生分界。

  在与同性朋友交往中,有些女孩子渴望结识年龄稍长的,能了解和爱护自己的”姐姐“;有些男孩子则愿意与见多识广、有创造性、有独立见解的”哥哥“交往。开始是模仿,进而发展成为爱慕依恋。这种情感的发展在两性疏远期是十分自然的。因为在这个阶段,异性之间的交往和亲近最易受到同学们的注意和非难,而同性间的接近和亲热则常得到赞许和鼓励,这种同性的友谊也就容易带有相互爱慕的倾向,进而可出现依恋情结。然而,青春期同性依恋毕竟与”同性恋“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
  我们绝不能把学校里男女同性间的比较要好或亲密的现象当做”同性恋“.所谓同性恋,不仅有其特定含义,还有其遗传学上的原因;而有同性依恋倾向的青少年,绝大多数很快会发展到两性爱慕期,不会发展为”同性恋“.尽管如此,家长、老师对这类同性依恋现象也切不可等闲视之。因为同性依恋对孩子身心发展也可产生木利的影响,如果间性之间过分依恋,就容易使孩子丧失独立性和完整人格,产少社会交往的不适应感;或会将自己困于狭小的人际交往阁子巾,成人后容易发展成同性恋或追求独身。

  面对青少年同性恋情结,我们不能够简单的就给孩子带上同性恋的大帽子,作为家长和老师,应该及时的对孩子进行教育,引导孩子正确的交朋友,树立孩子正确的两性观,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,这样就可以避免同性依心情结的发展。

下一篇:女人对女人产生好感正常吗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
上一篇:同性恋或与早恋相关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